自知自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九十九章:此乃,国之重器啊!,大明:让你励精图治,你去养生?,自知自明,金石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瞧着这小子理直气壮的模样,老爷子都愣了下。

不过回过神来后,便笑了笑,说道:“行了行了,跟你大哥一个德行,不就是要银子吗?朕给了,至于工匠,从工部调,总之不管你们要什么,递个折子上来,朕无有不准,但唯有一点,三个月,朕要五十架火炮,一千枚弹药!”

听着老爷子嘴里的数字,一旁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在联想到拥有了这样的火炮规模后的场景,那一个个的心里头是痒痒啊.....

带着这玩意儿去打仗,不管是攻坚还是正面作战,简直太爽了。

而且一千枚炮弹,也足够他们痛快霍霍一把了。

然而,他们仨人是高兴了,那站在一旁的朱高炽和户部尚书却黑了脸。

尤其是那夏元吉,这一趟下来,吃进去的又吐出来就不说了,如今还得搭进不少银子,这叫什么事。

而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炽显然要稍微冷静一些,他赶忙来到了朱瞻基的身边,问道:“小子,搞这么些下来,要多少银子?”

朱瞻基也不客气:“不得个百万两白银?”

随着这数字一出口,刚刚还稍微要冷静一点的老爹朱高炽也忍不住了,臭骂了一顿后,对着朱瞻基又问道:“臭小子,你老实说,要多少银子,别尽带着朝廷坑,朝廷可不是大户,也没多少银子让你吃的。”

见老爹一本正经的模样,朱瞻基也不吓唬他了,将一旁的朱瞻墉叫过来算了算后,说道:“最少也得二十万两。”

听到这个数字,朱高炽虽然还算能够接受,但还是十分肉疼的。

二十万两白银,放在朝廷能办不少事的。

可如今就只能换这么点东西出来,也就够自家那几个败家玩意儿霍霍一次。

朝廷要赚这二十万两白银,还不知道要多久。

“十万两!不能再多了。”

听着老爹朱高炽还讲起了价,不等朱瞻墉那小子急眼说什么,朱瞻基便头一个说道:“三十万!二十万这还是看在特殊时候,尽量压减成本,才勉强够。既然老爹您不领情,少了三十万,这买卖不干了!”

甲方在手,天下我有。

老爷子都发话说要多少给多少了,你一个会计还讨价还价了。

听到朱瞻基的话,朱高炽见他不减还升,顿时瞪着眼说道:“不可能,十五万,最多十五万。”

“四十万!少一个子不卖!”

“...........”

看着自己这俩在那儿斗嘴,老爷子朱棣也不去管他们,反正这事最终总是要出一个结果的。

就看是爹厉害,还是儿子厉害了。

仅仅在这兵工厂的就瞧见了这么大个惊喜,老爷子朱棣此时也是忍不住的想要去里面瞧瞧。

毕竟刚刚朱瞻墉那小子可是说了,这里面有很多工匠都在研究不同工艺的。

随着众人进入到由混凝土建成的兵工厂内部后,时不时便能听到一阵清脆的声响。

瞧着那工匠手中拿着的长枪,朱棣那眼珠子便立马被吸引,挪都挪不开。

相比于明朝的火铳,那工匠手中拿着的长枪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枪支。

而不是一大块铁疙瘩,然后用木棍连接,跟放炮仗一样。

当然,原理都是一样的,甚至威力也下降了不少,攻击的范围也下降了。

但胜在精确性提高了。

在那工匠的面前,是一面靶子。

三十多米的距离,那工匠竟然能够精准的打在那面靶子上。

不过,瞧着老爷子急急的走过去,朱瞻基却率先开口说道:“爷爷,这玩意儿您暂且就别想了,一共也就两把,还都在试验阶段,也量产不了,每一把都需要工匠很长时间的调教,才能达到这种精准度。不能呈规模化的情况下,在战场上的实际作用并没有现在明军装备的火铳强。”

听到朱瞻基的话,朱棣虽然瞧着那能够精准命中的枪支心里痒痒,但既然这大孙子都这么说,显然是还没有研发完成呢。

不由的有些失望。

虽然那东西看起来好像威力没有火铳那么大,一喷就是范围性伤害。

可这玩意儿准头是真行啊。

三十多米的距离,那么点的靶子,可要比弓箭强多了。

见老爷子如此,朱瞻基便主动的说道:“爷爷,来这里吧,孙儿其实也给爷爷您准备了些实际能用的。”

说着,便命人将之前早就研发好的新型火器给弄了出来。

一个是简易版的手榴弹,一个就是炸药包。

虽然都不是什么特别有技术含量的,但胜在好用。

将投石车上的石头换下,换上那炸药包。

点燃后,一扔。

一炸一大片。

这玩意就是简易版的火炮。

不过火炮因为很多的限制,其威力还没这炸药包大。

比较炸药包大大小小的,制作起来还是要随心所欲一些。

至于那手榴弹,也是一样。

跟之前在外边的火炮炮弹是一个道理。

留一个引线,点燃后扔出去,过一会儿就炸了。

至于其它的战场作用,就不是他朱瞻基该担心的了,东西只要给到老爷子的手中,怎么用是他的事情。

总之实用性很强,制作简单,可以批量生产。

只要原材料足够的情况下。

想想站在城头往下扔手榴弹和炸药包的场面,莫名舒服。

一炸一片。

尽管这些东西并没有之前所看到的火炮来的让人震惊,可依旧能够填补不少明军在火器上使用的空白。

见着这些,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煦、朱高燧,那脸上都满是笑意。

就在众人说笑之时,那皇宫之中突然来了人传消息。

在那人越过周围众人后,径直来到了朱棣的面前,然后赶忙躬身说道:“皇上,得到消息,郑和所率领的宝船队伍回来了!”

随着此人的话一落,朱棣顿时露出了惊喜之色:“马保回来了?”

“回皇上,正是。”

闻言,老爷子是真高兴啊。

今儿不仅得了这么多的好东西,那被他派去下西洋的马保也回来了。

一时间,老爷子立马招呼着老二老三等人,说道:“走走走,都回去!”

而在老爷子的身边,朱瞻基在听到郑和回来时,眼中也是精光一闪,心中的激动难以抑制。

倒不是他真的跟郑和有多么好的关系,而是这次郑和出去,他可是请郑和帮自己带回一件珍宝的!

有了那玩意儿,他朱瞻基对大明朝改造的计划就能大大提速了!

不仅如此,这件宝贝的价值,将深远的影响到后世。

哪怕是21世纪,这件宝贝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!

一时间,朱瞻基也是急着催促起周围的人,他已经迫不及待了.......

一路上,朱瞻基压根也不等老爷子他们磨磨蹭蹭的走了,索性自己一个人在跟老爷子打了声招呼后便朝着宫里返回了。

至于老爷子,也不坐那龙撵,改坐马车了。

瞧着他们一个个火急火燎的模样,朱高炽虽然对那马保太监也十分的欣赏,并且关系极好。

可他却一点不急。

在他看来,该见到的还是会见到,先到的也不一定就感情如何。

当然,也是因为自己身子不行,骑不了马。

只能是慢悠悠的坐着轿子,与那朝中内阁的大学士以及几位尚书走在一起,在那队伍的后面。

至于朱瞻墉那小子,也不急,就这么陪着自己老爹他们,垫后。

可就当他们一行人悠哉悠哉的往回走时,在路过朱瞻墉那座宅院时,朱高炽不由惊讶的瞧着这宅院的规模,对一旁的朱瞻墉说道:“臭小子,你是真会享受啊,怪不得你小子天天不着家,敢情是在这儿弄了一个世外桃源出来啊?”

听着老爹的话,朱瞻墉故意装傻的说道:“爹,您在说什么,这又不是儿子我的,那矿区离这里这么远......”

可还不等朱瞻墉说完,朱高炽却立马打断了他的话,然后指着身后他们之前行进的那条路,说道:“这路都修到府门口了,你说这不是你的?”

听着老爹的话,朱瞻墉还没意识到这件事,更没想到老爹仅靠这一条路的路口便断定了这宅子是自己的。

正当朱瞻墉还想辩解什么时,老爹朱高炽却在瞧见他那不自然的表情时,突然想到了什么,一抬手,整个队伍都停了下来。

看着周围凑过来的大臣们,朱高炽却是笑看着自家这小子,说道:“走吧,是你给爹带路,还是爹给你带路?”

听到老爹这么说,朱瞻墉还是嘴硬的说道:“爹,这真不是儿子的宅子。”

可朱高炽哪里会信。

刚刚在那水库的时候,这小子怎么配合他哥忽悠老爷子的,他朱高炽可是看在眼里。

随即,朱高炽对着身边的护卫说道:“去,敲门。”

敲门声响起不到片刻的功夫。

之前那黄俨找人时所见到的男人又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
正当此人疑惑的瞧着外面的人时,眼神却突然瞧见了那人群中的朱瞻墉,赶忙热情的喊道:“三殿下!您回来了!”

随着这声音响起,躲在人群之中尽量让自己不出现的朱瞻墉,顿时无奈的揉了揉脑门。

瞧着自家殿下这幅表情,那来开门之人不由疑惑了。

见此,朱高炽顿时轻笑着说道:“你爹我虽然没你爷爷那么精明,但毕竟也是你爹,就你小子这点功夫,还不够看。”

说完,便率先朝着那大院中走去。

而朱瞻墉也只好跟了上去。

在路过那老丈时,面对老丈的疑惑,朱瞻墉也只能笑着说道:“没事,都是自己人。”

说完,便追上了自己老爹朱高炽。

随着一行人行至大院之中,这才发现这外面看似宅院的内部,大有乾坤。

刚一进门便看到了一个偌大的花园。

不过,让他们意外的是,他们在进来后第一眼看到的人,竟然是几个孩子。

不由的,朱高炽心中一紧。

这几个娃娃,该不会是朱瞻墉那小子在外边养的孩子吧?

这小子,偷偷在外边成家了?

不仅是朱高炽,就是他身边的几个尚书和大学士们,第一反应也都是这个想法。

不由,朱高炽率先走了过去,瞧着那几个娃娃仔细的打量了一下。

见他们正蹲在地上,用树枝写着什么怪异的符号,不由的开口问道:“孩子,你们在做什么呢?”

听到朱高炽的问话,几个孩子抬头瞧了一眼后,便看都不看他的说道:“我们在算数。”

“算数?”

朱高炽先是一愣,转头便又想明白是什么意思,然后套着近乎,说道:“算的什么数啊,要不让爷爷告诉你们?”

如今朱瞻基和朱瞻墉虽然都还没有成婚,但以朱高炽的年纪自称一个爷爷,也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然而,那几个孩子这次却头也不抬的说道:“你不会。”

闻言,朱高炽先是一愣,转头便大笑起来。

这大胖子,也是好久没这么真挚的笑过了。

当然,也是因为他将这几个孩子误以为是自己在外边的孙子了。

还未抱过孙子的朱高炽,面对这些娃娃们的话,自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。

瞧着自己老爹这高兴的劲儿,朱瞻墉无奈的撇撇嘴,他压根也不知道此时他那老爹心里的想法,自然也就无法理解什么叫隔辈亲。

“爷爷还是头一次听人说这话,这样,你说说看,看爷爷会不会,爷爷若是真的不会,爷爷就不吵你们了,怎么样?”

见面前这大人这么烦,几个孩子也是颇为无奈,不过看在这大胖子笑起来还挺可爱的,虽然皱着小眉毛,却还是说道:“好,那我就随便给你出一个题,你要是答上来了,我们就带你一起算,怎么样?”

朱高炽当即笑道:“好哇,你们说。”

听到朱高炽的话,那娃娃中一个个子最高的娃娃左右瞧了瞧,在瞧见那池塘后,便挺着小身板,奶声奶气的问道:“我问你,这一池的水,一共有多少?”

这个问题一出口,朱高炽顿时愣在了当场。

本想说一池水,可想了想后又觉得是在扯淡,但这玩意儿怎么算?

他朱高炽还真没想过。

不由的,朱高炽为了在孩子面前保住颜面,赶忙便对着身边的户部尚书夏元吉说道:“这个问题太简单了,爷爷让这位爷爷给你解答一下吧。”

听到太子爷将自己给推了出去,夏元吉也是一脸懵。

“这.....”

想了想后,说道:“不如让人拿桶装,有多少桶,便是多少桶的水。”

然而,让这位户部尚书夏元吉怎么也没想到的是,那几个娃娃在听到他这话时,却露出了一脸的鄙夷之色。

看到这一幕,不仅是夏元吉一脸的尴尬,就是他们身边的那些大学士和尚书们也都一脸的尴尬.....

倒是躲在角落里的朱瞻墉,乐的差点没绷住。

这当朝的六部尚书,内阁的大学士,哪个不是以才学闻名,如今呢,却被几个娃娃给难住了。

这让他朱瞻墉如何能不笑。

倒不是说这算法有多难,其实华夏自古在数学方面便极为发达。

秦汉时期,《九章算术》卷八方程,讲的就是用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,第一个例题讲的就是高斯消元法。

而欧洲呢,直到十八世纪才由高斯创立线性代数。

宋元时期朱世杰《四元玉鉴》,讲的就是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法,例题中出现过高达14次的方程。

而欧洲呢,十六世纪才有韦达二次方程、卡尔达诺三次方程、费拉里四次方程。而五次或更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,直到十九世纪的伽罗瓦才出现。

总之,在数学方面,华夏古代领先外界几个世纪,可以说是吊打了。

然而,非常可惜的是,华夏古代就算再领先,在这样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下,这样的学术也只能是当做奇淫巧技来对待。

说白了,这并不是主流生活所需要的。

所以,就算眼前这些朝廷的尚书们、大学士们,也都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了解。

就算学到的那些算数之法,也就仅达到了计算账目之类的水准。

如今要他们来计算这一池水有多少,可不就傻了眼。

然而,那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元吉,顿时便感觉自己被侮辱了一般,红着脸对那小孩子问道:“别光问我,你知道有多少水吗?”

瞧着夏元吉竟然还不肯罢休,不肯知难而返。

那几个孩子竟还无奈的瞧着他摇了摇头,好像在看自己那不成器的傻儿子一般。

这一幕,彻底将夏元吉给刺激到了,顿时感觉脑子都气的肿了。

而一旁的朱瞻墉,更是在瞧见这一幕时,整张脸都憋红了。

太子爷朱高炽也不由的一只手看似托着脑袋,其实是在偷偷抹眼泪儿。

其他的那些大臣们虽然还能憋得住,但显然都很辛苦。

可唯独被太子爷朱高炽给推出去的夏元吉笑不出来,还真跟这些孩子们较起真来:“看我做什么,你们自己说,有多少水!”

见此,那孩子的头儿只能是无奈的看了眼身边的小伙伴,那小伙伴立马心领神会,来到了那池塘边上,然后伸开双手,因为年纪还小,就是伸开双手也不过就是一米左右的距离。

而那孩子在丈量了几下后,又来到了另外一边,开始丈量。

结束后,更是整个人站进了那池塘之中。

看着池中水的高度,默默的跟身边那孩子嘀咕了两句。

随后,几个孩子再次来到这边的干地上。

然后拿着那树枝,在地上写了起来。

(15x5.2x0.5)

最后对着那夏元吉说道:“39立方米!”

听到这话,尽管瞧着他们这几个孩子煞有其事的样子,可夏元吉还是忍不住的说道:“你们说的这什么立方米的,我不懂,你就告诉我,等于多少桶水就行。”

见自己面前这个白胡子老头子竟然还如此的嘴硬,几个孩子都是长长的叹了口气。

随后对视一眼,来到了那水桶旁。

仔仔细细的测量了一下后,再次来到了那地上开始计算。

(πx(24cmx24cm)x45cm)≈

39/≈478.9

在计算完后,那小孩子将手中的树枝自信一扔,对着夏元吉说道:“479桶!”

听着这孩子的话,这一次,在场的众人都惊住了。

不可思议的对视一眼后,对于这个答案,众人也不知道是否正确。

那夏元吉见他们如此自信,还有那怪异的符号,心里头还真打起鼓来。

可他毕竟是朝廷的户部尚书,哪里能这么轻易的认输,否则,日后传出去还不被满朝的文武所嘲笑?

若真的传出去了,只怕那史书上可能不会记载他的功绩,倒是这一段趣事要记的清清楚楚了。

无奈只能是梗着脖子,说道:“我不信!”

可这几个孩子却不屑的说道:“不信你就去倒啊!”

说着,还踹了一下身边的桶。

这下,算是将那夏元吉给逼到墙角。

这众目睽睽之下,他是真下不来台了。

见此,一旁的太子爷朱高炽也是好心的说道:“夏大人,要不算了吧。”

可朱高炽越是这么说,夏元吉还越是执拗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一剑绝世

贪睡的龙

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

花萌轩

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

九霄落雪

重生之套路之王

登岩的歌

最后的下场

湖州小老头